纯职和兼职相比说白了就是改变了质变点,纯职疲软的等级拿来兼职可以把疲软变为质变,但是也把疲软等级押后到本来迎来质变的等级
所以才会产生“长团在关键等级比别人少个核心能力”的难受,长团里职业疲软期总归得过的,兼职在别人疲软期提早质变了,该还的等级债还是得还(
我是觉得想(在纯战力考量上)极致优化的话,开团前问问大概的等级区间不是难事,这样也可以马上就能取舍是否要为某些收益兼职开卡
不过总体来说,T1甚至是T2兼职普遍是难受没错,这主要是职业设计的方针问题吧
5E的方针都是低等级(尤其是3级前)高密度地给一些相当泛用又核心的职业能力抬兼职收益,后续再降低质变能力的密度,来使兼职收益追平或超越某几级纯职,从而兼职变得可行
结果就是前期兼职会导致主职和兼职的巨量质变能力(多打和升环)都晚拿,就一个难受
战系还可以说拿了多打(帕的话就是光环后)就能考虑兼职,因为后面的职业能力质变密度没那么高
但九环施法者主要质变是每两级升一环,质变密度过了前期都还是很高,兼非九环施法者又会飞速掉环,结果就是施法者兼非施法者也难受
放在剑咏兼战士就是这个情况,作为一个九环施法者,直到17级为止纯职密度都是两级一质变,兼职只能从中间那一级空档找存在感。
但仔细一看这些空档里不是属性值提升就是子职特性,非施法者兼职想从这里找存在感?我觉得不太行………
题外话:实际上我觉得兼职系统其实是平衡(或者说强度)对RP和游戏性的妥协,不然前三级质变能力不会那么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