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倒是觉得“变化”或者“成长”并没那么重要。文学上对于人物性格发展的关注出现得十分晚近,具体是与启蒙运动同时。它表达着一种启蒙式的兴趣,在特定年代处于潮流前线,而在当代则已融入一般文明人观念的地基中。这是说,我们都分享着同一种审美观、同一个语境,在其中“性格发展”合乎我们的兴趣,能够为我们所欣赏。
但是,无数的实例也已证明:要创作出精彩的故事、精彩的人物,“性格发展”这一元素并不是必须的。即使没有它,依然还有足够多的其它元素可以用来丰富一件作品,抓住读者的心弦。例如三国演义的人物就是脸谱化的、始终不变的,但其中多的是无比经典的形象、群众喜闻乐见的情节。再举一例荷马史诗,它的主要角色的性格也是不变的,包括奥德修斯。正因如此,我们才会对阿喀琉斯在两部史诗中截然不同的形象——虽然只是闲笔——印象深刻。
一般的D&D团中有2个天然体现“成长”的层面。一是xp和gp,这只是种粗暴有效的乐趣,不探讨了;二是团队磨合,它具有体现性格发展的潜力,然而许多团队实际所做的仅限于战术磨合。原因在此略去,仅说结论:只要DM准备好较为丰富的剧情,PC又能充分大方地扮演出人物性格,那么在剧情进行中,团队就会自然地发生性格磨合,最后完成“性格发展”。
至于DM引入文学手法来推动PC性格发展,这难度非常之高。首先,在这个层次上,各人的审美已经较难达成共识了。例如某人也许觉得崔斯特从地底到地表的心理变化非常深刻;而另一人认为这情节中二,性格毫不真实。其次,跑团不同于小说,PC无时无刻不在为了某些“现实原因”而担忧分神,他们的行为方式通常与小说主人公有很大的区别。那么DM要是来一段这类情节,是难以保证PC会意领情,并且成功享受到那种文学性乐趣的。不知道怎样才能克服以上这些困难?
PC能否走上英雄之旅,DM的责任大一些。虽然也有PC扮演上的关系。
PC扮演最大的问题是,很大一部分PC的人物性格从始至终没有变化。其中有AD一样奇葩的从始至终全知全能的贤者状PC,但大部分PC的人物在游戏开始的性格弱点会一直带到游戏结束。但是这一方面也是DM的问题,很多时候DM的剧情没有照顾到特定PC的成长需要。四五个PC,DM要全照顾到很难,但并不是不可能。老友记六个主角,每一个都有自己的成长轨迹。具体如何实施?我会告诉你吗?
如果参与的玩家的心理没有变化(跑一次团改变一生的什么不太可能吧?),要让PC的性格出现有戏剧价值的变化也有难度啦。影视剧里面的英雄成长那是专业编辑+专业导演+专业演员配合出来的,普通的团达不到那个层次我觉得应该挺正常的。
这很有道理,因为大部分PC就是玩家在扮演自己,除非玩家本人变化了,否则人物并不会变化。
要玩性格发展,首先必须要求真正的扮演,这门槛就很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