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主题: 圣武士猛击  (阅读 2278 次)

副标题:

离线 donkey

  • 大红莲团团长
  • Diver
  • ******
  • 帖子数: 2809
  • 苹果币: 0
圣武士猛击
« 于: 2007-11-30, 周五 23:24:43 »
“设计和开发”文章系列首次于2005年9月在D&D网站登场,从那以后就成为了主料。随着4E的接近,我们的设计师和开发者集中于新版本,该专栏将成为覆盖4E的主要载体。我们不止会让你一瞥即将降临的4E,还会让你知道“怎么样”和“为什么”。

请记住游戏在不断变动,因为我们的设计和开发组在不断改进。你可以看一眼帷幕之后正在进行中的游戏设计,那么随意吧,有空的话将评论发向dndinsider@wizards.com


Smite——自从900CE之前这个单词或者其类似的古代或中古英语祖先的意思就是,“会留下痕迹”。在龙与地下城的前两个版本,猛击只是那些打拳的家伙使用的一个有趣单词。在我成长的游戏岁月中,我的一个叫做Erol的玩家喜欢将他半身人圣武士的逆治疗轻伤叫做猛击。(事实上他只是一个采用了Unearthed Arcana后的战士兼牧师,但是他管该人物叫圣武士——我还没有目光远大到让他扮演圣武士。)我认为他只是喜欢用他扮演知识爵士(Sir Lore)那烦人的高调童音嚷嚷“我猛击了邪恶怪兽!”(是的,那就是Erol自己的名字反拼,很Gygax化吧)。

随着3版的面世,Erol的美梦成真了。不单是半身人可以做真正的圣武士,猛击也正式进入了圣武士的工具箱。当然,每天只能用一次。当然,有时没有你想的那么好用,但是猛击从动词升格为了机制。

在4版中,D&D猛击更为壮大。现在是圣武士可恢复(遭遇恢复)能力的一个子集,猛击能让圣武士用人物选择的武器打出强力一击,同时对敌人或盟友释放一些神圣效果(这个词的两层含义都有)。一个神圣肉盾,大多数圣武士的猛击都是关于狂扁敌人同时确保敌人更难伤害对手的。看看1号展品,护身击吧:

护身击(Safeguard Smite)
圣武士1
遭遇·武器
标准动作
近战 武器
目标: 一个生物
攻击: 魅力对AC
命中: 2X[武器]+魅力
命中或失手:直到你下一轮结束为止,5格内的一个盟友得到等同于你的感知修正的AC加值。

这个基础的入门级猛击拥有成长中的圣武士履行任务并造成一些伤害所需要的一切。魅力攻击对抗目标的防御等级,护身击造成双倍的武器基础伤害外加魅力修正(毕竟圣武士拥有人格的力量),并迅速强化遇到麻烦的盟友(必要时,也包括圣武士本人)。看到了吧。你的第一个猛击——简单,耐用,有趣。

当你的圣武士作为信仰的守护者进步的同时,像你的其他能力一样,猛击也在用处和强度上进化。但是和他的肉盾兄弟战士不同,圣武士不光是要砍人并让这些敌人专注于(或想要专注于)你。圣武士一直都能以某种方式疗伤,而4E也一样。尽管领导情调以多种方式渗透进了圣武士的肉盾角色,其中一个让圣武士在帮助同伴的同时战斗的更为积极有趣的方式就是我们猛击的第二个例子:

回春击(Renewing Smite)
圣武士13
遭遇·医疗,武器
标准动作
近战 武器
目标: 一个生物
攻击: 魅力对AC
命中: 2X[武器]+魅力伤害并且5格内的一个盟友治愈10+你的感知修正的伤害。

从这两个猛击中你一定看出门道了。它们混合了适当的伤害(随等级上升,但不一定是骰子的数量)同时在最恰当的时刻增加盟友的生命值。自私的圣武士(典型就是那些为更为自我中心的神衹服务者或只是崇拜培罗的偶尔的自我主义者)甚至可以用来治疗自己,因为除非能力效果特别说明,否则你被视为自己的盟友。

让我们看看等级20以上的猛击吧,封绝击是另一个肉盾类的猛击——并且因为等级要求高,肉盾那时候能做得更好,因此比简单的护身击更强。

封绝击(Binding Smite)
圣武士27
遭遇·武器
标准动作
近战 武器
目标: 一个生物
攻击: 魅力对意志
命中: 2X[武器]+感知伤害并且直到你下一轮结束为止目标都不能得到除了对你之外的效果线。

在封绝击中你可以看到猛击的效果是怎样随等级提升的,虽然基本格式的数字在没有计算仅仅升级(和拥有更好的武器)就能提供的精准和伤害强化的情况下看起来差不多。它只是变得……更好。嘿,毕竟这是传奇的,因此不得不好,并且不需要面前有本4E书你就知道没有效果线有多棒。当你在和巴洛、远古兰龙和哀咒魔战斗时,它最好管用——那些畜生不会瞎晃荡!

看到了吧;稍微感觉一下在4E你的圣武士猛击会是怎么样的。虽然我已经和Erol失去联系很多年了,我希望明年夏天,在某个地方,知识爵士能回来——一个高嗓门的半身人嚷嚷到,“吾猛击汝等,邪恶的异端。”我可以想象他的DM会无奈地叹气,就像很多年前我那样。

——————————————————————————————————————————————

译自http://www.wizards.com/default.asp?x=dnd/drdd/2007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