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著名电视连续剧【老爸老妈的浪漫史】(How I met your mother)中,有这样一个吸引眼球的角色:巴尼·斯丁森。
巴尼是个有钱人,有品味,有事业,有情调。把妹是他的第二职业,上过床的女孩绝对不见第二面。整个故事中,巴尼永远是最搞笑的亮点。因为他本身就是风趣幽默的化身,他的所作所为又让故事充满了矛盾冲突,让枯燥的家长里短也变得妙趣横生。
但是巴尼有一个最大的弱点。他出生在一个单亲家庭,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关于父亲的记忆。他一直羡慕其他有父亲的孩子。妈妈有一天告诉他,电视上那个做脱口秀的主持人就是他的爸爸,巴尼相信了。巴尼为了不让名流父亲对自己失望,决定把一切都做到最好。上小学的时候,同班同学鄙视巴尼说:【你一辈子也搞不到100个女人】,巴尼为了赌这口气,下定决心自己一生一定要搞定至少200个女人。当那天终于来到的时候,巴尼请那个孩子出来喝酒,对他说【我搞定了200个女人了。】那天晚上,他把记录着200个女人名字的纸条撕了个粉碎,灌下一口啤酒,自言自语道:【200个了,接下来呢?】
在之前英雄之旅的帖子里,很多人提到,让团里的四个五个六个七个八个PC都完成英雄之旅几乎不可能。是的。根据团的长短,并不是所有的角色都需要走上英雄之旅。英雄之旅只是众多故事架构中的一个,当然它是非常容易激发玩家内心感受的一个,但还有很多其他的戏剧模型可以供DM参考,写出优秀的故事。本帖就以巴尼为例,分析两个能让玩家迅速对人物或者NPC产生感情的方法:人物趣味法和人物深化法。
要让一个人物或者NPC牵动人心,需要两个不同方面的努力。首先,人物要有趣,有趣并不仅仅是指搞笑或者滑稽。有些人能让人难以忘记,当他们离开你的视野时,你会想念他们。这是因为他们的性格有有趣的一面。另一方面,人物需要有深度。一个有深度的人往往经历了很多事情,当你开始接触到这个人的内心世界时,会发现原来他如此复杂,并对他产生感同身受的感情,这是因为他有深度。
人物趣味法是游戏领域一种让NPC变得有趣的手段。这种手法的核心思想是给予游戏中重要的NPC三到五个不同的性格特点。但使用这种方法时,必须要注意这些性格特点不可相互冲突,但也不能完全一致。例如,如果一个NPC拥有三个性格特点:善良、天真、勇敢,这个人物大概并不会太有趣,因为这三个性格一致性太强,导致人物非常大众脸。相反,如果分析巴尼这个角色,可以发现他的性格特点包括:敢于表达,珍惜朋友,花心,谋略过人。这些性格很难被归为“好”或者“不好”中的一类,并且有些性格之间貌似相互冲突,比如当人们看到一个花心的人时,先入为主的观念可能是他不在乎友情,这也是为什么巴尼在故事开始时一直号称是泰德(男主角)最好的朋友,但男主角一直否认。但是随着故事发展,观众发现原来巴尼比起另外四个主要角色来,竟然是对待朋友最真诚,最可靠的一个,以至于最后男主角承认巴尼是他最好的朋友之一。这种貌似冲突其实不然的性格,正是让一个角色变得有趣的源泉。
人物深化法可以用来让NPC变得有深度。在游戏领域,很多时候这种技法并没有被使用,因为在很多游戏中,有深度的人物并不是必须的。但是为了叙述一个优秀的故事,以及锻炼DM对故事的掌控力,让人物变得有深度是一门非常有用的技巧。有深度的人物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心灵创伤、悔恨、智慧、对他人的欣赏、多层感情。如果我们把巴尼这个人物剥开来看,可以发现他占了其中的好几项:从小没有父亲给他留下了心灵创伤,在商场的搏斗和在夜场的调情给了他智慧,为了屏蔽幼年的耻辱和内心的孤独感,他让自己表现成一名花花公子,用表面的快乐掩盖住自己被父亲遗弃的质疑,这给了他多层感情。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概述,如果你了解这个故事,会发现巴尼这个角色比我描述的要更加复杂。他的感情可以说是一层又一层。当你揭开一层面具之后,会发现下面的不过是另一层面具。这让他的人物深度不断加深,也让他在观众心中的形象不断深化。
一个故事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DM能找到怎样的PC,以及有多少PC会留下把团跑完。本贴中介绍的两种方法,希望可以让DM们对故事的描绘有更大程度的掌握。这些技巧既可以使用在NPC身上,也可以在与PC达成共识后使用在PC身上。但是这两种方法也之是对人物塑造的入门之法。优秀的DM还需要有丰富的人生阅历作为基础。在这上面,我们都是新人。
推荐书目:Creating Emotion in Games by David Freeman